8月4日——5日,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一行,赴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调研,深入了解三聚环保秸秆综合循环利用项目及炭基肥示范田种植情况。
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调研员孙道东、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处长田有国、佳木斯市长邵国强、富锦市市长李源波,三聚环保副总裁付兴国,南京农业大学教授、三聚绿能首席科学家潘根兴,新疆中泰创安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巍,三聚绿能黑吉片区总经理柴文奎,建三江九州方圆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武等陪同调研。
4日,李寿生一行先后前往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节制闸、一区示范田和三区园区,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及建三江九州方圆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,实地考察了三聚炭基肥水稻示范田、三聚环保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秸秆炭化还田——土壤改良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等情况。
李寿生走进三聚炭基肥水稻示范田,听取了示范田负责人对于使用三聚炭基肥的水稻生长情况,他说,生物炭基肥是新型肥料,应用才刚开始,未来炭基肥产业大有可为。
李寿生在九州方圆公司考察
5日上午,李寿生在七星农场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技中心,观看了解应用物联网开展农业生产智能的全过程。
李寿生在七星农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
调研期间,孙道东主持召开“黑龙江建三江秸秆炭化还田——土壤改良暨一县一品研讨会”。
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,李寿生会长说,我们国家宏观经济进入了新时代,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。
化肥产业面临三大矛盾,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的矛盾非常突出,第二个问题是肥效利用率又非常低,尿素的肥效利用率30%左右,60%多的尿素流失掉了,植物并没有吸收。损失了很大一部分,同时又造成了污染。
第三个问题是化肥用多了,产量上去了,农产品的质量下降了。所以农业部提出来,化肥要实行零增长,就是化肥总量要限制,现在肥用得越多,地越用越馋了,用少了就不行了。另外还有增产提质的要求,就是农业不仅仅是要提高产量,关键还要提升质量。所以在这个形势下,推出来炭基复合肥,这是一个新的产品。
“看了之后有三点感受”李寿生表示,第一点感受就是炭基复合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,炭基复合肥就在原来复合的基础上又跨了一步,用有机的炭和无机的氮和磷融合在一起,因为炭的体积很大,空隙很多。它把这个无机肥包裹起来,一块送到土壤里去,所以既能增效,而且还能改善地力,培养地力,改善土壤,这是技术上的创新。它的创新,使我们中国化肥产业又多了一个新的品种。
第二就是炭基复合肥既有丰富的资源,又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个难题。秸秆问题是一个头疼的事,我接触过很多地方政府的,特别县里面,特别头疼。因为到了收获了季节,秸秆都摆在地里,没有出路很着急。农民烧也是迫不得已采取的一个措施。现在我们等于找了一条更好的出路,就是我们把秸秆回收过来,我们通过炭化处理,让它变成工业的原料,然后再返回。昨天讲了一句话叫原汤化原食,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几千年总结出的一个经验,我们得原汤化原食,在化工行业也是这样。秸秆的问题是很头疼的,但是现在我们找到一个出路,就是我们这个出路原料很多,原料不存在问题。
第三个我们研发的联合体很有特色,既有强强联合的特点,又有产学研联合的优势,产学研联合的特征,出来一个快速成长的,一个高科技引领的一个企业。
李寿生建议,一是加快实验全过程的严格评价体系建立,确立炭基复合肥新技术标准;二是加快扶持体制机制创新,做好模式创新;三是做好大面积推广的准备,做好国内、国际的宣传,积极宣传新技术、新产品的优势和推广的前景、模式、措施、目标,进一步扩大影响力。
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处长田有国在研讨会上指出,长期以来,国家通过政策性、经济性、行政性手段,采取了很多措施试图解决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处理问题。这些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,但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技术上或应用上的问题。农作物秸秆是很重要的一种资源,如何实现秸秆的综合循环利用,一直是一个瓶颈和难题。
三聚环保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,发挥技术、装备、工艺优势,把十多年的科研成果工业化,通过秸秆炭化还田-土壤改良技术,做到秸秆的肥料化利用,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。
田有国建议,第一,要综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,做好秸秆炭基肥的宣传工作;第二,打造平台,集聚资源,围绕作物做好全面全程凯发k8的解决方案,提高服务能力,打造一批“一县一品”;第三,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,组织一定的测产观摩活动,扩大影响。